2009年10月6日,北京朝阳区东五环外,一个设置在居民区、规模不大的超市里,400克的一袋婴幼儿普通袋装奶粉,雅士利略高于40元,伊利、完达山将近30元,此外还包括多美滋的纸盒装奶粉。 在乳业专家王丁棉的眼里,这种情况并不意外。王丁棉对本报记者表示,洋品牌进军中国中端奶粉市场的步伐早已开始。之前洋品牌奶粉均为罐装,2007年,王丁棉发现,两三个洋品牌出现了软包装产品,价格也相应降低到中端品牌的水平。 “我猜带有战略性意义。一方面,不满足于高端市场的蛋糕,中端市场也伸手进去抢。另一方面,有拦截的作用。使中国企业在中端市场应付洋品牌,无力进军高端奶粉市场。”王丁棉如是说。 王丁棉认为,洋品牌进军中端市场有诸多优势。他们在高端市场的优势地位已经巩固,“渠道、品牌、工艺都是现成的,本来二三线城市的人群,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喝不起好奶粉,降价之后,好多人群可以承受得起了。” 可虑的是,王丁棉发现,虽然洋品牌目前市场份额不大,但试水中端奶粉市场时,扩张速度较快,销售业绩不错,不排除其他洋品牌跟风的可能。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在稳定高端市场的同时,中端市场将成为进口品牌下一个发力重点区域。”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则认为,在中端市场,洋奶粉有被逐出去的嫌疑。那达木德表示,洋奶粉的提价行为,将使洋品牌逐渐被国产奶粉取代。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原料奶价格将会不断回升,洋品牌在中端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不断减弱。 此外,中端市场一般认可国产奶粉品牌,那达木德认为,随着国内市场的好转,消费者将会继续信赖国内品牌。“销售这方面,国内厂家现在也铆足劲了。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都在改善。” 结论是,王丁棉和那达木德均表示,国内外企业均看好三鹿倒下后留出的市场空间,“这一市场恐怕将来竞争非常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