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在“2016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员大会暨第五届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中国农垦乳业联盟质量安全专家组组长王加启做了精彩报告。报告从对奶业的认识、优质乳工程的理论和优质乳工程的实践三个方面指出发展优质乳是奶业发展的方向。
第一、对奶业发展的认识
从2008年到现在,我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奶制品的价格相对偏高,对消费有抑制作用。养牛赚钱的时候,也得想着持续的发展、消费的发展。目前价格的波动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能够控制的范围。
我国奶业的发展,比较严重的威胁来自于外部,不由我们来控制。2016年1月份到6月份,我国液态奶进口增加了77%,奶粉进口增加了18%。农业部奶制品质监中心对进口的乳制品进行了长期的跟踪检测,发现进口的奶制品虽然标的保质期为15天,但是37天以后仍然没有发生变质现象,状况良好。
这些进口产品存在着鱼目混珠的状况,不但影响国内奶制品的价格,实际上对我们的消费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什么存在这种状况?很多人认为我们国家奶业成本高、规模小、单产低、效益低,没有竞争力,确实有很多的因素而且都比较复杂。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奶业从认识到管理到研发,太碎片化,导致我们迷失了方向。
第二、优质乳工程的理论
经过对国产奶和进口奶研究,通过系统的检测和对比,发现牛奶都有一个副产物叫糠氨酸,它的含量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奶粉最高能达到1000以上。从30个城市抽样发现,国产奶制品的糠氨酸含量为196 mg/100g 蛋白质,进口奶制品糠氨酸的含量为227 mg/100g 蛋白质。
黄曲霉B1是目前世界上最毒的毒素,它最大的危害是肝脏的致癌作用,它破坏的是干细胞,使细胞核破裂。乳铁蛋白可以保护黄曲霉毒素诱发的干细胞的DNA损伤。我们喝的每一杯牛奶,对我们健康的保护,都有显著的作用。消费者迷信进口奶,这不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运输距离远、保质期长,没有一个标准进行检验。经过十年的研究,中国的奶业迫切需要确定一个理论,就是优质奶只能产自于本土奶,这是一个科学的结果。这个科学的结果,要广为的传播。
奶业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它不仅仅是经济,更重要的是健康。我们发展奶业,真正目的为了消费者的健康,这是奶业应该存在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来的优质乳工程,包括优质乳的标识、原料生产、加工工艺、产品评价四个内容。
第三、优质乳工程的实践
优质乳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概念。经过三年的系列实验,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超出我个人的想象。新希望雪兰、现代牧业、福建长富和重庆天友等企业在优质乳工程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生产出了实实在在的优质乳。首先是原料奶的分析,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原料奶不可能是一个等级,那是不客观的。
平时我们说的标准,绝对不是平均值,也不是最低值。一个企业的标准,不在于你多高和多低,在于可控不可控,在于稳定不稳定。有一天不稳定,就可能是致命的。企业一定要清醒,质量控制不是闹着玩的,不是随口说出来的。
每个企业都要绘制自己的质量曲线,没有这个质量曲线说什么都没有用。优质乳工程不增加任何一分钱的成本。相反,我们把没有用的地方全部去掉。
优质乳工程做到的是什么,减排绿色,降成本不是增成本。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全新的技术革命。
优质工程打响中国乳业八年翻身第一仗。要建立一个核心理念,不是天天去打假测假,说谁的产品假,我们一定要告诉消费者哪样的产品是真的,这样信心才能竖立起来。世界公认的法则,就是首先告诉消费者什么是真的。
奶业的发展方向,如果都能统一到发展好牛奶、发展优质乳,而且不是一句空话,有技术标准,中国的奶业就有希望了。
我们一定要把优质奶、本土奶的理念,深深的植根于心中。振兴民族奶业才有希望,优质的牛奶只能来自于本土的牛奶,它不可能来自于飘洋过海的牛奶,这两个必须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