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侃食视点】中国有句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说的就是不相信身边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奉外人。放在食品市场上,“外来和尚”也很吃香。就拿近些年流行的进口商品来说,洋奶粉当属其中的“老大”。自三鹿事件过后,我国奶粉市场一蹶不振,老百姓转而相信洋奶粉,找人代购、出国求购,以至于香港、荷兰、澳洲等地都对奶粉销售采取限购制度。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洋奶粉企业在与中国企业合作转战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也纷纷在国外建工厂,标榜国外奶源,吸人国人眼球。 港媒称,中国人在荷兰、澳洲等地抢购奶粉屡招当地人反感。近日,俩年轻人于阿姆斯特丹街头向华人泼洒奶粉的视频在网上传播。恶作剧意外引发当地争论,当地华人纷纷谴责,批评是种族歧视,还有人认为当地人对抢奶粉容忍已达临界点。眼见恶搞惹祸,二人最终拍片道歉。虽然该事件告一段落,但也从侧面发映出了华人在外抢购奶粉之“疯狂”,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去年11月,英国《每日邮报》就报道,在荷兰鹿特丹的一家超市门口,2名中国女子和1名中国男子为抢购“限量版的婴儿奶粉”,在超市门口大打出手。 类似这样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中国妈妈们真是为了给孩子一口“安全健康”的口粮操碎了心啊。设想一下,这些流向国外的奶粉客源,如果都能被中国乳品企业收归囊中,每年将会带来多少的销量增长。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开放,有专家预测,240亿元左右的配方奶粉市场将打开。 国内乳品市场,尤其是奶粉消费,需求十分巨大,拱手让人,实在是尴尬又心痛。是什么导致如今的局面呢?三鹿奶粉事件脱不了干系,毕竟三鹿也算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乳制品企业,造成的社会影响难以消除。这给业内其他乳制品企业敲响了警钟,不能步其后尘,更要居安思危。 但如果将国内乳品市场的信任危机完全归咎于“三鹿”也是不合理的,国内外奶粉生产从奶源到配方到工艺,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里笔者重点提下奶粉工艺。据了解,世界上第一罐母乳代用品和婴幼儿配方奶粉都是外资品牌,美国研发这一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我们在清朝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喝上配方奶粉了。1980年之后,雀巢第一个进入中国,之后就是更多的外资品牌进入和本土品牌的慢慢觉醒和成长。可以说国产奶粉用30年时间走过了别人100多年的历程。 目前的国产奶粉都具有了较高的模仿和以及一定的独立研发能力。据悉,国产一线乳品企业的高端设备基本来自欧美进口,二三线品牌部分进口。为什么这些奶企不全买国产设备?其中的缘由可想而知。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乳制品企业在国际上的劣势地位,还要重视研发和技术,争取在设备水平上能与国外企业一绝高低。只有从奶源和生产工艺上不断提升,才能挽救消费者对国内乳企的信任。 最后笔者借用知乎上一句“大神”的话:“研发和奶源上的不足也是国产奶粉的最大缺陷,我们能买来设备但买不来技术,我们能买来进口奶源但买不来环境。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追赶的,这也不单单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这需要环境,监管,工业体系及人才等全面的发展。”正如他所说的,国产奶粉行业要想改变现状局面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多方面统筹,协力进行。这期间,作为乳制品行业的一份子,我国乳制品机械生产企业更应该加足马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先进科技的学习、新技术的研发上,让更多的妈妈选择中国制造的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