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农业部网站刊发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五部委联合印发的《 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奶业产业链条长,政府分段管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部门之间认识不同,分歧较深,原先的奶业规划在2013年到期后,国家并没能及时出台新的规划。
本刊注意到,在2012年左右,国家发改委曾牵头制定新的奶业发展规划,但最终不了了之。经过多年酝酿,五部委联合发布“十三五”奶业规划,说明部门之间在很多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上都达成了一致,规划中的政策也可谓真金白银,对奶业构成了实质性利好。本刊认为,和以往奶业规划相比,“十三五”奶业规划有以下几个突破。
一、明确要求奶源自给率大于70%
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以后,进口大量增加增加,奶源自给率逐年下降,从95%左右下降至77.9%,且有进一步下降趋势。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奶源自给率大于等于70%,明确了底线。这对奶牛养殖业是重大的利好。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奶牛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奶类产量达到4100万吨、泌乳奶牛年均单产达到7.5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收入超过 50 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数量达到3-5家等目标。
十三五奶业规划发布,多项政策标准获突破,力保2020年奶源自给率大于70%
二、乳制品标准修订获得重大突破
我国乳制品标准体系大多在2010年制定,随着我国养牛养殖水平的提升,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改变,乳制品标准受到了很大争议,主要有《生乳》国家标准相关指标设置过低,影响消费信心;液态奶标准允许甚至鼓励使用原料奶粉,加剧进口对国产奶业的冲击;复原乳检测只有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且原标准有误判、漏判。农业部虽然于2016年制定了新的行业标准,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国家标准,才能真正对复原乳进行有效监管。另外,我国只有乳制品产品标准和原料标准,加工工艺标准缺失。
以上这些问题在“十三五”奶业规划中都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可谓实现重大突破,这是行业之幸,消费者之福。规划明确提出“修订《生乳》国家标准,进一步严格卫生要求,建立生乳分级标准体系引导优质优价。修订灭菌乳等液态奶产品标准,对原料使用作出更加严格的规定。制定发布复原乳检测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复原乳监管提供依据。制定液态奶加工工艺标准,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
规划还提出“要加强乳制品国际贸易监测,依法启动贸易救济调查,保护国内产业发展” 。
三、五部委联手大幅提高了奶业的战略地位
规划对奶业做了清晰的战略定位。1、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把奶业作为建设健康中国必要前提和重要标志;2、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奶业的质量安全能反映全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反映消费者信心的晴雨表;3、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规划指出,我国奶业有望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4、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
四、实施十余项奶业重大任务
主要有: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乳制品加工业发展;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打造国产乳品品牌;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促进优质饲草料生产;推进奶牛粪污综合利用;加强奶牛疫病防控。(来源:《中国乳业》杂志)
|